商铺快讯

中国版WeWork热 “毛大庆们”的创业之路



创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的关键词。

  而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的离开,被视为与“创业”有关的新冒险。

  就在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字眼的出现,更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兴奋剂。

  究竟有多少人在创业,这是否是一个比业绩突破千亿更有吸引力的故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走数日实地采访,为您呈现创业路上的财富人生。

  领带默契成蓝色系,让“分手现场”多了几分忧郁。3个男人并肩坐着,脸上堆满笑,似乎刻意不用悲伤来为这次发布会做注脚。

  肖莉离开万科的第118天,在紧邻东四环的北京万科中心,一场发布会正在进行,这将改变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的工作半径,从四环的这一端到另一端。

  另一端,地处西北四环的中关村一切如常。在位于中关村海淀图书城南口籍海楼对面的咖啡馆聚集了一群人,毛大庆的离开并没有刷爆他们的“朋友圈”,这里是另外一个圈子。对他们来说,只是多了一位“天使”。而这个行业,永远不缺天使。

  载体没变,只不过选择这个载体的人群发生了变化。毛大庆不再关心是刚需或者改善,而开始关心“你的”梦想。对于这种思路的转变,一位接近毛大庆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周围的朋友深谙互联网领域投资,这也给他提供了很多智力支持。

  创客时代

  需要宽松的商业环境

  在昨日(3月10日)的发布会上,毛大庆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追忆万科经历,而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工作只透露了大致的方向。“我这一段时间看了很多,不是哪一个都合适,比如在学院路上,大学区周围都有这些东西(废弃老旧厂房),政府愿意搭平台,给你一个政策,现在年轻人要创业,这个是大的政策环境下的趋势。”毛大庆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记者说,他对于即将要做的创客空间有极大的信心。北京每年的留京大学生在60万~65万人左右,“很多人都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我粗略估算有10来万人,只要有一小部分流入到创客空间,这里面有几个未来可以上市,这个事情就不得了。”

  创客空间,是毛大庆职业生涯的新起点,而创客这个词,最近有点热。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毛大庆从中似乎读懂了什么。

  其实,细心梳理会发现,也许很早之前毛大庆就动了创业的心思。

  在今年1月份的北京两会上,毛大庆带来了一份跟地产无关的提案,建议放宽可以办公注册的地址条件;建议允许多家公司使用同一办公室注册;建议同一地址可以注册多家有股权关系的公司;建议大力鼓励创业孵化器。现在来看,这份提案与他的创业思路紧紧相扣。

  毛大庆在当时还提到,新的经济模式对于经营场所的要求大大缩小,可以尽可能取消对于场地的规模限制,厂房、产业园等都可以注册公司。如今享誉世界的苹果、Google、惠普、迪士尼等众多著名企业,都是在看似普通的车库中诞生。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学生寝室的戴尔,甚至来自汽车后备箱的耐克等。如此宽松的商业环境让企业的发展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美国经典的“创业孵化器”。

  创业梦想

  这条路对他也是挑战

  毛大庆的创业思路并未令人惊讶,因为在这个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做这样的尝试,包括此前推出3Q产品的潘石屹曾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望京SOHO超过九成的租户都来自互联网行业,这已经能够体现中国经济的变迁。

  互联网创业圈子的口头禅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那么,到底有多少人站在风口上?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互联网行业共计获得天使投资机构投资311起,占被投行业第一,占比40.6%,获投金额2.22亿美元,位居获投金额排行第一。

  在北京,中关村已启动专项工程推动大众创业和跨界创新,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约600家,非国家级超过10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累计孵化企业约6万家。除了推动孵化器的建设以外,“众创空间”概念还包括各类创客空间以及交流平台的搭建。

  缪斯众智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EO史颉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每分钟都有新的公司注册。而当记者问道,如何看待毛大庆的创业时,史颉华想了想说,“创业这条路对他也是挑战,也需要抱团取暖,更需要专业的人。”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在“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据测算,这400亿元引导基金可直接带动民间投入1800亿元,可扶持近万家创新型企业,间接带动1万亿元规模的银行贷款、机构投资等各类资金流向创新企业。“400亿”刺激着这条只有220米的中关村大街,有报道这样写道,每周这里都会有10多场创业相关活动,而创业大街所在的北京中关村,如今正在以每一个半小时诞生一家企业、每16分钟申请一项专利、每分钟收入464万元的速度,成为中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地区。

  但史颉华也道出了他的担心,“人越来越多,分母够了,现在是找分子的时代。大量的创业者其实是在烧父母的钱。”

  《《《

  创业者说

  一个台湾老板的北京创业梦

  ◎每经记者 马伟民 发自北京

  在熙熙攘攘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有大量的创业者聚集于此,他们讨论融资、产品方向、创意和梦想,金超群也不例外。

  金超群是一名来自台湾的创业者,他和他的团队目前在36氪空间进行项目孵化。金超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去年12月份入驻36氪空间,目前团队总共15个人,除了几名常驻的员工外,一些技术岗的员工需要在北京和台北两地轮岗,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一笔约为50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无论是资金还是环境,大陆的创业环境都很成熟,互联网发展已经领先很多年,BAT已经成为标杆企业,而反观台湾,目前还是代工产业,思维和能力转变都需要时间。”这是让金超群选择北京的主要原因。他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大陆有好资源和氛围

  打开WritePath的页面,简单醒目,这是一个专注于文书修改、学术翻译、企业文件翻译服务的网站,也是金超群创业的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为企业、留学生等提供专业的翻译、修改服务。

  看起来并不是多么轰轰烈烈的创业,但这也为金超群带来了不少的生意。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目前公司年营业额保持在千万水准,但为了能承接大量的业务,就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编辑团队。

  在谈到为何创业时,金超群表示,这源于自己求学时遇到的“痛点”。一般本科学生申请海外高校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获奖证书、学术论文等一系列材料,在美国,一些名校的申请门槛非常高,对于一些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能够用流利的英文写出个人陈述比较困难。金超群在当时申请学校时,更是“深受其害”。

  2006年去斯坦福商学院夏季班进修时,金超群和朋友聊到这方面的创业,动了创业的念头。回到台湾后,看到很多学生纷纷申请海外的高校,留学渐成潮流和趋势,于是辞掉工作,专注创业。

  从台湾到北京,金超群觉得这个决定非常正确。金超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之所以来到北京,一方面是因为北京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名校众多,教育市场在全国首屈一指;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的创业投资氛围浓厚,创投产业相对成熟,此外,北京的互联网程度非常高,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用户接受程度,都非常发达。这也是金超群下决心从台北来到北京创业的动机所在。

  在金超群看来,目前在大陆创业是好的选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这样的资源和氛围是其他地方远远比不上的。”

  中关村有不少创业者

  从手机打车软件到美食送餐软件等,互联网早已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个行业所蕴藏的巨大机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有机遇就有财富。此前,阿里巴巴成功上市缔造了全球最大IPO神话,陌陌创立3年登陆纳斯达克,无不刺激着后来者前赴后继地投身于创业浪潮中。比如金超群这样的后来者。事实上,类似金超群这样的创业公司在中关村并不在少数。

  让金超群们更乐于看见的是,他们身边的资源在不断丰富,政策面也不断传出利好消息。2014年6月,前身为海淀图书城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式挂牌,同期入驻的创投服务机构包括了36氪空间、Binggo咖啡、3W咖啡、联想之星、飞马旅、黑马会、天使汇等相关机构。在这条街上,汇集了大量的创业团队,以及创业孵化器、创投机构等。

  作为长期奔走于两岸的互联网创业者,金超群对于两岸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北京团队的实力远远胜过台湾团队,台湾团队优势在于技术扎实、国际视野广,但由于市场规模的原因,格局太小。”

  金超群举例说,在细分市场方面,台湾没有经验,比如招聘网站,国内的细分做得精、做得细,58同城和赶集网都已经上市,但在台湾就很难。此外便是人才,“我们问过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的择业方向,大多会选择互联网公司或者金融公司,而台湾学生大多会选择去IC、半导体公司做工程师。择业空间相对狭窄。”

  《《《

  记者观察

  创业孵化器从1.0到2.0的演变

  ◎每经记者 马伟民 发自北京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创业视为梦想,围绕创业市场的孵化器正逐渐成为一门大生意。

  孵化器,即businessincubator,是指在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的创业浪潮也催生了大量孵化器的诞生。清科集团发布的《2014天使投资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约600家,非国家级超过10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累计孵化企业约6万家。

  承载着帮助创业者成长重任的孵化器,成为这场创业大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业者重视资源和服务

  在市场上,孵化模式丰富多样。以天使汇为例,天使汇是一家专注于投融资的创投平台,除了旗下的孵化器壹佰倍天使加速器外,天使汇还推出极客咖啡馆、闪投等服务。

  事实上,无论是前期的项目立项,还是公司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孵化器正尝试从单一的提供场地,到围绕创业者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天使汇CEO兰宁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至2015年初,天使汇已为300多个创业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额近30亿元人民币。平台上认证投资人超过2000位,在天使汇上注册的创业者超过10万人,登记创业项目近3万个,全国各地合作孵化器超过200家。

  事实上,孵化器也正经历从1.0到2.0的进化。

  缪斯加速器联合创始人史颉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传统的孵化器大多只是提供办公场地,以及一些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随着创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创业人数的激增,对孵化器的要求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孵化器将专业化垂直化

  现在投资很热,稍微好点的创业基本上都不缺钱,北京的创业基地很多,根本不缺办公场所,因此创业者对于孵化器的需求更多的是体现在软件上,即孵化器本身能够提供给创业者的资源和服务,这也是很多创业者现在越来越重视的因素。”

  专业化、垂直化正成为孵化器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史颉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美国硅谷为例,硅谷的孵化器垂直化程度很高、专业性非常强,例如在洛杉矶的孵化器,就位于几个高校附近,主要依托于USLA、UCSD这几个高校,并且在孵化方向上,与这些大学的优势专业高度重合。

  在中国,像美国这样专业化、垂直化的孵化器也在兴起,“比如有创业者找到我们说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智能产品,我们会看项目靠不靠谱,除了评估外,还会在融资方面提供建议,等完成融资以后,再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果遇到好的项目,这个咨询费甚至是免费的,我们还会帮着到处推荐。”史颉华表示。

  随着全民创业时代的来临,类似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企业会越来越少,运营管理居高不下,某种程度上使得经济效率变低。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创业型企业。创业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创业竞争的加剧,都会对孵化器提出更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