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快讯

冯科:全球金融形势下的中国商业地产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教授   2009年1月6日上午,由搜狐网、焦点商铺网、焦点写字楼网主办的“2009中国地产新视角商业地产高峰论坛”在北京嘉里中心隆重举行。岁末年初之即,焦点网诚邀著名行业专家、商业地产大腕以及知名商业品牌代表,就2008年商业地产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激荡2009年商业地产首场头脑风暴。   2008年经济环境变化莫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严重考验。当住宅市场成交萎缩、价格下滑之即,有人担心商业地产领域是否也将受到波及;金融企业大举裁员的消息,更是让上海、北京等地核心区域写字楼感觉岌岌可危;甚至不知何时,有关“金融危机之下商业地产在劫难逃”的言论伺机而起;商业地产到底是房地产行业的最后堡垒,还是神经末端?金融危机过后,商业地产又将面临怎么样的机遇与挑战?2009地产新视角商业地产高峰论坛将给出答案!   ▲以下是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冯科博客,冯科新闻,冯科说吧)教授的演讲 【冯科】:各位来宾早上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嘉里中心做这样一个演讲,我是研究房地产金融的,我对商业地产的了解不是很深刻,仅仅讲我的一点看法。   在讲商业地产之前,我的题目被主办方改了一下,我原来的题目是《金融危机下的商业房地产》。我想主办方已经发出一个信号:“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这个危机,最近有一些经济学家在说,金融危机简直妙不可言,对中国简直太好了。我认为要鼓舞信心是重要的,但是也要充分的认识到这次危机对中国的挑战。简单的比较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跟1998年的重大区别在哪里?2008年的金融危机跟1998年的差异非常明显,1998年的时候是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韩国和东盟五国出现了问题。最轻的是新加坡,当年GDP是负0.4%的增长,最重是泰国是负13%的增长,平均也有负的4—5%的增长。那么,这些国家都是亚洲地区的制造业核心国。具体而言,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那么,2008年出现的这个危机是美国和欧洲,更多的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我们要定义这一场危机,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   我在开会之前也跟商业地产的一些人士交流过,大家认为商业地产没有问题。理由就是07、08年商业地产的投资速度快于住宅地产。这样的判断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我们要继续扩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呢?这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从国际的经验来看,商业地产的调整通常要滞后住宅地产1—2年。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讲住宅地产的价格在2008年发生了调整。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讲商业地产整个平均价值很有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或者2010年的时候发生调整,目前只是一种惯性的延续。   这是我们讲在金融危机当中商业地产的规律,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再从这个危机当中,对我们的商业地产有什么贡献或者说这些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我们看到美国的一个规律,美国的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跟宏观经济的关系到更为密切,2002年网络经济泡沫崩溃的时候,它的商业地产达到了历史的低谷,包括现在美国的商业地产业开始进入衰退。所以,2009年要比2008年更加困难在哪里呢?我们讲良好的债券也是出问题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次级贷款出现问题,到了2009年的时候,当它的金融危机爆发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时候。那么,好的贷款也出现问题。商业地产在美国是属于良好的地产,以商业地产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和类似的产品,在2009年也会出现问题。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终结。商业地产滞后,美国的商业地产也要滞后的爆发,集中密集有可能在2009年的三、四季度,整个爆发的量有可能是2008年的两倍。所以,大家对2009年这个周期要有充分的认识,它的影响也远远没有结束。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两个危机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方式和路径是不一样的。对于美国而言,是由于金融泡沫的崩裂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所以,美国金融危机的调整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去杠杆化”。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的通过金融杠杆放大,现在要去掉它的泡沫,叫“去杠杆化”。那么这个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包括1998年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一样。我们得益于我们的资本向下没有对外开放,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外资没有办法撤走,我们大部分外资都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直接进来的,所以我们得益于我们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相对的滞后,相对的保守而避免外资全球抽逃对我们的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个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表现在直接从金融上引起的,而是倒过来的。   首先,金融危机影响了欧美购买中国工业品的客户,然后我们的工业出现问题,订单不足,裁员,库存非常严重,进而影响到其他的部门,包括大家的收入减少了,对于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了,所以影响到房地产部门,进而影响到其他部门。工业企业不好了,房地产企业不好了,金融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是从实体经济逐渐向金融传递的过程。而美国是从金融向实体经济传递的过程,我们这两种传递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不是去杠杆化,我们的杠杆还太小。2007年,全球的GDP总量是50万亿美金,金融的交易量达到800万亿,大概是15—20倍,这已经叫做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中国的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大概是4—5倍,已经合宜的比例是7—8倍,我们中国还没有发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还是比较匹配的。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不是去杠杆化,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要去库存化”,现在我们企业的库存增加很厉害,由此发生演变下去,对中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过往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我们要确立以内需,就是国内的消费为主要的方向。因此,商业地产行业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最近,中共中央也出了一些文,要促进农村的农产品包括消费品市场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方面。我们作为商业地产,从物理上来讲我们是消费品流通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应对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口号是要每个富有的家庭应该增加消费,特别是对国内产品的消费。以前韩国人卖黄金,去偿还外债,那么我们卖黄金没有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很丰裕,我们要多去消费来支撑国内的企业,去消化国内因为出口需求下降所形成的产能过剩,要“去库存化”才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最大的策略,而这个策略正好跟商业地产连接在一起。   所以,这里面也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商业地产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场所。当然,我们的商业地产也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整个商业地产的开发普遍缺乏前瞻性,在过去四、五年房地产比较好的时候,商业地产是作为配套放在那里,是为了卖住宅有这个配套在那里,所以它不具有前瞻性。商业地产界有一句话:商业地产不安全是地产,它上面是商业,然后才是地产。那么,在过往四、五年当中,房地产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大家不太注意商业地产开发的前瞻性,不太注意市场调查,不太注意跟需求的结合,所以我们在现存的存量资产当中,优质的商业地产不多。大部分的商业地产从设计理念上,规划上,与市场的结合上都属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我们的存量是有的,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需要。就是我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居民所需要的,这是我们整个商业地产界要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   再从比例上看,我认为商业地产的比例目前来讲还是合理的。在整个美国的比例里面,大概54%是住宅,46%是其他非住宅的建设,非住宅建设中,大概有10%左右是公共产品的建设。也就是说,商业地产的比例占到36%,而在中国的整个市场结构当中,住宅地产的占比是75%,商业地产的占比大概只有15%,其他的就是医院、学校、政府配套非住宅的物业。从这个比例上讲,我们的商业地产是不充分的,是不足够的。但是,正像我刚才所讲的一样,很多存量的资产并不适应我们需求的发展。这是整个商业地产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细节。   那么,从投资价值来看,从机构的投资者的角度再到个人投资者的角度,也希望对商业地产有一个判断。但是,这个相对于住宅来讲难度比较大,住宅比较单一,好的位置通常体现出来的是稀缺。但是,商业地产不是这样的,好的位置,如果前期规划做不好可能做成了坏的产品,也可能是没有前景的。它对于整个开发的要求比较高,不是一般的开发商所能够做到的,它有很大的前瞻性,前导性。所以,对商业地产的判断不太好做一个总体的判断。如果一定要做整体判断,核心城市,一线城市还是要比二、三线城市要好。道理很简单,“城”是拿来住的,“市”是拿来交易的,商业地产体现便利性,所需求的支撑就是城市人口规模的支撑,以及消费能力的支撑。哪个城市人均GDP水平高,人均收入高,人口规模大,这些城市的商业地产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   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是不是要适当介入商铺?我认为介入商铺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尽管在金融危机当中,我们仍然能够寻找到被低估的商业地产。如果是租金稳定,出租率高的商业地产的确是有保值的作用。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觉得还是可以在这个阶段考虑配置商业地产作为一个投资的方向。当然,商业地产不同于住宅投资,它的风险更大。因为,体现一个规律: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收益可能更高,但是风险也更大,投资到好的商业地产会有很大的增值空间,投资到不好的商业地产损失惨重,这也是作为投资者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那么,对于未来我们怎么看,危机以后我们怎么看?我最后讲一点危机以后怎么看。这一场危机,我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能是短期的危机,但是也不太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危机。因为,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是比较发达,也是比较有自我调节能力。我认为这样的危机有可能是一个中期的危机,大概要经历3—5年。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对于商业地产意味着什么样的机会呢?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如何重新的构建。我们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