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长的"住房经"能否扭转住房保障发育不良?
对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建,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包宗华并不感觉意外,“实际上近几年部长办公会议一半以上的内容是与住房有关的。”
在这位“老房改”眼中,从国际来看,一些国家的公务员组成中,管理住房的公务员数量是最多的;我国住房建设比发达国家落后一大截,政府更应该加强这项职能。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建之前,2007年底,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已在建设部内设立,它暗示了住房保障的“大戏”即将在2008年上演。
那时,人们还很难想象,这样一场“大戏”居然导致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建,建设部不再保留。
新任部长的“住房经”
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华建敏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指出,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统筹。
原建设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他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建事先并不知情,但这顺理成章、顺乎民意,“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住房工作的高度重视”。
曾担任过华联房地产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姜伟新,成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首任部长。去年8月,他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岗位上调任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这之后,建设部不断传出加强住房保障建设的讯息。
姜伟新保持了一贯的低调,但他的一举一动乃至他的工作履历都被高度关注着。有媒体甚至挖出23年前他曾经作为国家计委派出的调研小组组长,到香港调研“居者有其屋”的故事,足见他与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住房保障的渊源不浅。
3月23日,姜伟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首次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的身份公开谈论住房。
在住房政策体系上,姜伟新主张两条腿走路,即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他坦言:“廉租保障的比例划到什么程度,既解决当前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又要与将来市场化的方向一致,这确实是一个挺难的问题。”
他还提出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的供应,帮助那些既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没有能力进入市场的家庭解决住房。
到任建设部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姜伟新花了很多精力到基层调研,还与许多专家交换意见。
“保障性住房创新的重要性是姜部长反复强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厦门针对夹心层住房保障的“经济租用房”方案,进入了姜伟新的视野。在实地调研后,他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的讲话来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将之列为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江苏徐州以“共有产权”为核心的住房保障探索,也是姜伟新重点关注的“创新”之一。这项探索要求出售型的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由地方政府与购房者共享产权。而在此之前,北京等城市对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制度进行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有限产权,即政府优先回购,或者政府收取综合地价款补足与同区域商品房差价的内循环模式。
姜伟新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他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的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处于基础性地位。
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低收入家庭依靠政府提供廉租房解决住房难题;中低收入家庭依靠经济适用房等解决住房问题;政府积极研究限价房、经济租用房新的住房政策;高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由市场解决。
对于保障性住房,姜伟新强调,除了现有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之外,鼓励地方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以创新的精神,解决大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